想要学习理财,但是又怕亏本怎么办?买卖股票既能赚钱,也能亏钱,应对股票的各类情况,从基本的知识开始学习,今天为各位分享《功能优益配(2023/05/03)》,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一、优益配:为何机构在股市中的业绩总体不咋样-选股看股
为何机构在股市中的业绩总体不咋样不少个人股票投资者对机构投资者在心理上总有一种仰视的态度。以为机构投资者的人平均智商150;消息灵通,直达国务院副总理都没问题;掌握有效的显著跑赢股指的投资方法。其实在美国,如果以10年为周期,95%的机构投资者都跑输股指。但在中国,最近15年以来,机构投资者的代表公募基金在80%的年份明显跑赢股指,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散户太多了,机构要战胜散户为主的市场,是比较容易的。不是说手握10亿以上可投资金的就叫机构,我知道的一些机构亏损额可能比一个小城市2013年所有股票投资人的总亏损额都要大。不客气地讲,国内很多机构投资者其实就是长期地混日子,靠天吃饭。尽管机构跑赢股指比较容易,但机构投资者很少有长青树,不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更有机构在熊市中勇敢地冲锋、牺牲,看看发行在外有数据可查的公募或是私募基金,累计投资结果为负(即亏损)的比比皆是。当然,我认为一概要求绝对收益就是一种无赖要求。只要每年跑赢了股指10个百分点以上,就是不错的业绩。但显然不少机构并没有做到,甚至亏损比指数跌幅还要大。当然,2007年以来,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超过60%,是不少机构投资者业绩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但既然医生治不好病人的病不能怪病人不按医书生病一样,机构投资者要从自身的管理、投研上找业绩不好的原因。在我退休之前,曾经在一些金融机构工作过,也和一些同行有过交流。就我个人的粗浅观察来看,机构投资者在股市中表现不佳,有以下一些原因:1、投资决策主要由级别高但行政事务繁忙的领导定,而不是真正全身心研究投资、做出正确决策概率更大的中低级别员工。一些机构投资者的高层领导,一年到头忙于开会和一些行政事务,虽然对投资并不重要,但不得不出席。比如一些国有金融机构中要搞三讲教育,能不出席?大领导要来公司,能不全程陪同?在金融领域,要准确预测是很困难的,不要说一般机构的高层不能,就是央行行长、财政部长都不行。如果中下级员工有独立的判断,要是和上级一样,对了最好,错了领导一般也不会批评,批评就是打自己耳光。但如果判断和领导意见相左,错了还好,领导顶多笑骂一番,如果对了,就等于领导被下级打了脸。打了中国人很看重的上级的脸,很有可能丢饭碗。于是很多金融才俊最后某当没有脑子的工具,反正金融机构收入都不错,何必和钱过不去?我在股票投资类金融机构的第一个饭碗,就是因为老是和领导意见相左,虽然多数时候是我正确,但最终丢了饭碗,灰溜溜地滚蛋了。当时真是气死了,明明部门中我写的文章最多,我提出最多对部门最有价值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的意见,滚蛋的却是我。一度病了十几天,头疼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着也不是,幸好碰上国庆长假,在去新公司报道之前,病情好转。在另一个股票类金融机构工作时,公司投了不少股票,浮亏的挺多,大领导认为应该把手上盈利的股票卖出。我就说,股票投资正确的办法是卖掉亏损的,保留盈利的,如何如何。会议结束后,我们的部门领导马上叫我到办公室,说这种话以后不能说,自己兄弟可以讲,但不能对上级领导讲。我发现这个企业虽然是民营企业,其实官僚起来比央企还要央企。混吧,反正投的不是自己的钱。虽然我的这些经历很不愉快,不过我真是要感谢被扫地出门的经历,其实说是感谢,心里根本没有感谢的想法,这完全是我努力的结果,跟一些混饭吃的外行有什么关系?真正要感谢的是上面说的把我当兄弟的领导,要不是他,我就发现不了我现在赖以生存的投资策略。其实象我这种智商140左右,勤奋,博览群书(我认识的同龄人中,只有安信证券的吴照银明显比我读书多),最近25年一直独立思考,对股票有天生的兴趣,我不成功谁成功?2、不少机构中员工拿着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薪水却不够敬业。说说我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几件事:(1)曾亲耳听到某机构一员工在其公司投资数亿元的一只股票盘中大跌时,笑着告诉同事观看跳水表演。(2)我也曾在某工程机构类上市公司投资者交流会上看到,公司高管讲公司在海外的投资进展情况,某机构一小男生在和其他机构的小女生在调笑。(3)2011年末我参加上海某大型企业定增投资者交流会,交流结束后去吃饭的路上,问一定增规模较大的一机构员工为什么市场这么差2011年还投了那么多资金,回答居然是资金募集到了,不得不投。这句话我真是终生难忘。完全的赌博心态,这位员工讲的时候还面带微笑,摇头晃脑。当然,不是说如丧考妣的表现就是敬业,但看得出来,根本不把巨额亏损当回事。(4)在2010年年初,我偶然参加一个机构的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会,会上这个机构的某员工居然说现在有些散户也挺会画线(趋势线、阻力线等),甚至画得比我们还要好。画线都画得不如散户,还有脸讲。(5)很多机构的人都看不起技术分析。我其实技术分析接触较早,在2007年的时候,水平已经不错。只不过我在2003-2007年尝到了价值分析的甜头,因此虽然有这方面的能力,但长期基本不用。不过我发现,我接触到的机构中的员工,只要我问到的,几乎没有一个人了解基本的一些技术分析的指标。是不是有读者想起刘宝瑞那个单口相声中一个字不识在翰林院混了两三年的那个狗少了?不要看金融机构一些人水平很差,自我感觉却好得不得了。一个不创造价值的行业,成绩普遍很差,这种良好的感觉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自己还是有皮有脸的,在某机构工作时,公用机上有WIND终端,但每个人机器上装一个终端,要多3000元费用,整个部门好像就我一个人在公用机上用。我在那个机构主动要求不缴社保、公积金。后来缴了每月只需100多元的综合保险,公积金因政策要求还是交了。当然这个不是为公司省钱,而是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力。3、机构中员工讲派系、讲山头,尤其是一些身居高位的高管不少不是因为水平高而升职,而是因为和一把手是校友、朋友、同乡的亲密关系。和不少机构中任职的员工就这个问题交流过,好象大家的感觉一样。有些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年复一年地做出事后看一塌糊涂的预测,但有多少人因此丢了饭碗?这个可以有,这个真的有,但真不多。金融机构普遍高薪,于是很多官二代就混了进来。所以在那些机构工作要小心,身边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头脑的蠢家伙,说不定是某一线城市市长的儿子。4、不少机构喜欢海归或名校的高学历人士,但我认识的不少这样的人就是金融市场的傻呼呼的菜鸟,擅长考试写论文(其实也未必擅长,多少人的毕业论文是抄的?多少教师吃饱了严格要求毕业论文,让学生晚一年毕业?这不是中国人做事的风格),不擅长投资。对于很多股市中的常识都不甚了了。虽然人挺聪明,但把精力都用在和股票投资没有屁关系的模型、理论上了。哪个公募基金经理不是硕士以上学历?尤其是一些海归,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较多的精力放到背英语单词出国上,很可能其他东西就不懂。我当年考英语六级,每天都背50-80个新单词,最后也只掌握了新一万个单词。这里多说几句关于海归。现在西方高校中,一年就能搞个金融硕士学位,水份太大了,已经明显掺水了。从中国最开始输出留学垃圾,恐怕已经有十年了。我记得曾看到中国最早公派留学的那一批人,素质极高。有个法国教授回忆曾有个中国80年代的留学生,交的任何作业和论文,都没有任何法文的语法错误。他就不信,非要找一个不可,终于找到一个语法错误,高兴得不得了。但现在不少中国的自费留学生,混的是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是新西兰的高校,我还见过两个从荷兰留学回国的人。我天然看不起海归,不过对实力,我从来都折服。我认识一个哈佛毕业的,这样的人,到中国任何一个机构,不都要另眼相看?高校中教金融的教师们有几个靠股票赚了大钱的?既然教师水平都很臭,教的学生能好到哪去?大投资家、大投机者,都是自己动脑子,自己得道的。我的证券知识,90%都是我自己学的,另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是和其他同样经验丰富的从业互相交流得来的。其中就有海通证券的张崎。彼得林奇的著作中提到,一个基金经理如果买了一些很有可能大幅上涨的股票,但短期浮亏巨大,老板可能骂他你这个该死的是怎么搞的?,但如果基金经理买了IBM这种涨幅不可能很大的公司,老板就会骂该死的IBM是怎么搞的?我想,金融机构愿意用高学历的人,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招的人水平不行,如果是高学历而且海归,一把手会骂这个该死的新人是怎么搞的,如果是招了有水平但有可能犯错误的人,万一一把手不满,可能就会骂人事主管你这个该死的是不是不想干了?股票基金管理人和军事人才、科技人才一样,能发现这些人才的人必须自己也是这方面的人才。但金融机构中我的人事主管怎么可能是股票方面的高人呢?所以我认为金融机构要想提高股票市场的业绩,虽然一时未必能很快招到优秀的人才,但可以先做一件事,就是把公司的人事全部炒掉。5、不少机构的投资思路不对。投资思路还是通过自己的研究,或是参考以券商为首的同业机构研究,来预测市场,根据预测来决定仓位和具体股票的配置。明明知道世界上基本上没有人能持续、准确地预测股指的走向和个股的涨跌,也不能把握行业的拐点,还年复一年一年地瞎搞。这两天居然收到广东某私募基金的应聘邀请,是房地产行业高级研究员的职位。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果然是惨淡经营,业绩很一般。这公司发的唯一的信托产品,2007年7月12日,上证指数3900点时成立,今年4月10日最后一次公布的累计净值是1.1844。当然,这比多数散户做得好。而且这个产品最初做得不错,躲过了2008年的暴跌,但从1664到今年4月,基本没有增长,明显跑输大市。有个叫陈理的人,挺熟悉的一个名字,最近看一个杂志采访他,说起经济、投资策略,不比我在机构路演发产品的时候说得少,但仔细一看,唉,一个产品是2010年6月10日,上证指数2562点成立的,到上月末还亏损1%。另一个产品2011年3月,上证指数2919点时成立,到上月末亏损19%。业绩还算可以,但说得太多了,看说的内容,好象赚了不少钱了。努力的方向根本错了。整体投资思路不行,搞行业研究、宏观研究、策略研究,最后其实都是白折腾。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不能妄想靠对股市或个股的准确预测来赚钱,最有效的,还是靠成系统的投资策略。
二、优益配:华夏基金定投五个步骤 轻松投资
(二)确定定投时间。基金定投时间可分为:申购时间,即把每月的哪一天作为定投日,可根据各人习惯和收入到位情况而定;定投期限,定投期限可确定为三五年,但最短不低于1年。一般来说,定投时间越长,风险越小;定投时间越短,风险越大,要降低风险只有延长投资期限。至于定投时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发表的《2007中国理财报告》中指出:从2006年开始,中国进入理财黄金10年。这对投资者来说,将是个人资产增值最快的10年,做定投应从现在立即开始。 (三)确定定投对象。选基金公司时要选择实力强、治理结构好、管理规范的基金公司,如嘉实、华夏等。选择基金类型时,一般来说,定投10年以上应选择指数型基金,这类基金净值波动较大,申购低位筹码的机会多,往往能获得更高的预期年化收益;5至10年选择股票型基金;5年以下选择混合型基金。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股票型基金预期年化收益大风险大,混合型基金次之,债券型基金风险小预期年化收益小。选基金产品,可将基金预期年化收益与大盘走势相比较。如果一只基金大多数时间的业绩表现都比同期大盘指数好,选择这种基金定期定额投资,风险和预期年化收益都会比较理想。还可以借助四星级以上的专业公司进行评判。
三、优益配:短线买卖法技巧:技术指标组合SAR+RSI如何使用?
导读:在股票市场中,有很多技术指标的组合来观察参考市场,从而帮助投资者交易提供依据。投资者可以通过不同的特性来观察盘面或者个股的趋势走向,技术指标组合可以产生共鸣相互参考,可以提高技术指标信号的有效性。今天时财君就与大家分享一种市场短线趋势买卖点技术指标组合——SAR+RSI技术指标组合。那么SAR+RSI技术指标组合该如何使用?在股票市场中,有很多技术指标的组合来观察参考市场,从而帮助投资者交易提供依据。投资者可以通过不同的特性来观察盘面或者个股的趋势走向,技术指标组合可以产生共鸣相互参考,可以提高技术指标信号的有效性。今天时财君就与大家分享一种市场短线趋势买卖点技术指标组合——SAR+RSI技术指标组合。那么SAR+RSI技术指标组合该如何使用?1、SAR+RSI技术指标组合的买点参考在SAR技术指标中,SAR技术图形股票价格线位突破图形绿点位,股票价格线位持续处于红点位上方,技术指标处于上升趋势多头区间。再加上RSI技术图形白线走势反复在80下方附近区间震荡后突破80数值,持续突破形成上涨趋势。表示技术指标组合形成的多头上涨趋势。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SAR技术图形股票价格线位有效突破绿点位和RSI技术图形出现突破80数值的上升图形。可做为短期的参考买点机会信号。(如下图所示)2、SAR+RSI技术指标组合的卖点参考在SAR技术指标中,SAR技术图形股票价格线位跌破图形红点位,股票价格线位持续处于绿点位下方,技术指标处于下降趋势空头区间。再加上RSI技术图形白线走势反复在20上方附近区间震荡后跌破20数值,持续跌破形成下跌趋势。表示技术指标组合形成的空头下跌趋势。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SAR技术图形股票价格线位有效跌破红点位和RSI技术图形出现跌破20数值的下降图形。可做为短期的参考卖点风险信号。(如下图所示)总体来说,SAR+RSI的技术指标组合是可以判断短期盘面或者个股的趋势技术指标组合,买卖点参考和趋势判断以两种指标相互配合参考而成。但是,投资者要注意市场中是没有完美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图形,都会有部分的误导信息。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环境以及个股情况进行参考。(本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时应审慎评估)
四、优益配:三线合一技术形态(图解)_技术指标_
在实战中,第一个买点为三金叉发生时,第二个买点为三金叉发生后上攻途中出现回档时。在三金叉见底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其他买入的K线组合,如两阳夹一阴(多方炮)、三阳开泰等,这样能更进一步从侧面证明三金叉见底的有效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投资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